2 现象分析
(1)
通常SPWM在计算脉宽采用式(1)时:都是认为ω=ω1为恒值,则θ=ω1t,此时,即在稳态时用式(1)计算脉宽,这时电机转速(频率)是正确的,角频率为w1。
但由于起动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,因此在仿真时,ω是一个变量,即ω=ω(t),则θ=ω(t)t,实际角频率,显然多出了一项,即在加速时,实际频率会超过ω(t)。同样在减速时 ,实际频率会低于ω(t)。即此时不能保证V/f为稳定时的常数。因为在起动时,实际频率比正常运行时的频率大,而电压V是按照正常值上升的,所以实际中得到的V/f压频比当然要比正常时小,所提供的力矩也就要小,这就是为什么连续上升时带不动负载,而固定某个频率却能顺利起动的原因。
例:若电机频率的给定积分曲线为:
但当t=x秒时,电机的频率不是kx,而是2kx。
因为:f(t)=kt
(2)
即实际的频率为2kx赫兹。为验证其真实性,在Simulink中对其进行仿真,Simulink模型如图1所示。
图1 VF曲线的VVVF控制系统仿真
的前半部分是产生一条VF曲线,设定频率是20Hz,框图中的限幅值是20Hz,系统达到设定频率时的调制度为1。
以k=10,c=20为例,仿真波形如图2所示。
图2 未做处理的变频器起动频率示意波形
图2(a)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在上升过程中,有一段频率显示比稳定时的频率显示紧密,即此时的频率比稳定时的设定的最大值还要大。从图2(b)中的临界状态也可以看出,从动态转到稳态的过程中,频率反而减小,其原因可以从上面的公式推导中得到解释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必须加一个补偿:
补偿角度: (3)
此时
而就正确了,即在每次计算完角度后减去补偿角度θc。
以上例
此时
在考虑补偿后的Simulink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。
图3 带有补偿的VVVF系统
仿真波形如图4所示。
从图4(a)中可以看出,加了补偿后在整个起动过程中,频率是按照正常的斜率上升,能保证真正的恒压频比,从图4(b)中可以看出,在从动态转到动态的过程中,频率不变,因此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起动仿真,能够在整个基频下保持恒力矩起动,使电机顺利起动。
图4 变频器起动时频率示意波形
从图4(a)中可以看出,加了补偿后在整个起动过程中,频率是按照正常的斜率上升,能保证真正的恒压频比,从图4(b)中可以看出,在从动态转到动态的过程中,频率不变,因此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起动仿真,能够在整个基频下保持恒力矩起动,使电机顺利起动。
人们不禁要问,为什么在以单片机或者DSP控制的变频器在起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弱磁现象呢?那是因为在单片机或者DSP控制的系统中, 的计算是靠在每个中断周期中进行累加,即先求出△θ=2πfTs,再计算θi=θi-1+△θ,在这种情况下,可以避免上述起动或者停机过程中的超频或低频现象,这是因为
但是对于用高级语言编程的场合,如果直接计算 ω=2πf(t)就会出现事实上的超频或低频现象,这一点需要注意。
3 结论
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,对于采用连续积分来计算频率,实现变频器的起动仿真,会出现超频现象,因此在起动过程中,需要做出相应的补偿措施。但在实际的单片机控制系统中,则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,因为其频率不是连续上升的,而是通过累加上升的